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3:41 点击次数:182
图片
图片
图片
00:01:12 - 00:02:00 | 驱动压的提出背景 刘玲教授已阐述整体理念,驱动压的提出与 “应力 - 应变” 理论相关(2013 年提出)。早期关注潮气量、平台压,控制容积损伤、压力损伤、生物损伤,后发展到机械能概念。驱动压在应力 - 应变理论后逐渐提出,核心是 “最小化驱动压” 和 “以驱动压指导 PEEP 滴定”。
关键观点:驱动压数值(如 13 或 15 cmH₂O)并非绝对关键,核心是理解其肺保护意义。
图片
00:02:00 - 00:03:54 | 驱动压的影响因素:顺应性与 PEEP 案例分析:
· 顺应性良好患者(顺应性 50 mL/cmH₂O,潮气量 500 mL):驱动压 = 500÷50=10 cmH₂O,应力指数≈1(理想状态)。 · 顺应性差患者(顺应性 25 mL/cmH₂O,潮气量 500 mL):驱动压 = 500÷25=20 cmH₂O,应力指数>1(肺泡过度膨胀,需降潮气量至 250 mL,驱动压回落至 10 cmH₂O)。
图片
图示说明: · 驱动压与肺应力正相关(驱动压 20 cmH₂O 时应力指数高,降至 15 cmH₂O 时指数降低)。
· PEEP 设置不当(如过高导致肺泡过度扩张)会升高驱动压,提示需同时关注潮气量、PEEP 和驱动压。
00:03:54 - 00:05:25 | 驱动压与其他指标的关联 研究表明,驱动压与应力 - 应变、跨肺压、机械能显著相关。肺是复杂形变器官,需综合关注潮气量、压力指标、驱动压、应力 - 应变及机械能(随时间的能量损伤机制)。肺保护措施演变:小潮气量 → 平台压 → 驱动压(简单易监测)→ 呼吸频率控制 → 个体化 PEEP → 机械能控制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00:05:25 - 00:07:33 | 驱动压的临床意义与研究证据 提出时间:2015 年,针对 “按预测体重设置潮气量” 的不足,强调驱动压与肺顺应性的关联。
经典研究(RCT 数据,多层次中介分析):
· 驱动压每增加 1 个标准差(≈7 cmH₂O),死亡风险增加 1.41 倍。
· 驱动压控制在 15 cmH₂O 以内较安全,潮气量增加会导致驱动压升高。
图示证据:
· 相同 PEEP 下,驱动压高则死亡风险高(图 A);
· 不同 PEEP 但驱动压相同,预后无差异(图 B);
· PEEP 合理设置可降低驱动压,改善预后(图 C)。
图片
图片
00:07:33 - 00:11:28 | 驱动压 vs 潮气量:个体化策略 二次分析显示: · 肺顺应性差的患者,小潮气量显著降低死亡风险; · 顺应性好的患者,潮气量高低无显著差异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结论:保护性策略应 “以驱动压为目标”,而非单一潮气量。
机械能关联:
· 机械能 = 呼吸机传递给肺的能量,与潮气量、呼吸频率、驱动压相关。
· 驱动压 呼吸频率可联合预测机械能,降低 1 cmH₂O 驱动压≈减少 4 次呼吸频率对机械能的影响。
图片
图片
· 顺应性差患者(如驱动压 21 cmH₂O),增加驱动压会显著升高死亡风险。
图片
00:11:28 - 00:15:21 | 临床研究与应用:麻醉与 ARDS 麻醉研究(随机双盲,胸科手术单肺通气):
· 对照组:小潮气量 固定 PEEP 常规肺复张;
· 干预组:最小化驱动压指导 PEEP 滴定;
· 结果:干预组术后 3 天内并发症更少。
图片
图片
ARDS 研究局限:缺乏高质量 RCT,但麻醉和大样本登记研究(日本 1 万例)支持驱动压控制的有效性。
测量方法:
· 无自主呼吸:平台压 - PEEP(需镇静 / 肌松);
· 有自主呼吸: 1. 吸气末屏气测平台压(清醒患者); 2. 动态顺应性公式(PSV 模式,需校正自主呼吸做功,可能高估驱动压); 3. 食道压监测(适用于肥胖或顺应性差患者)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00:15:21 - 00:17:27 | 临床实战与大样本证据 日本登记研究(1 万例患者):
· 干预措施:非保护通气 控制驱动压(静态 / 动态驱动压均有效);
· 结果:驱动压越低,预后越好,呈剂量效应,动态驱动压控制同样有效。
临床价值:驱动压易监测,适合呼吸机闭环自动控制,无需持续人工干预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00:17:27 - 00:17:47 | 正方总结 1. 理论依据充分:基于生理学和应力 - 应变理论; 2. 循证证据充分:虽缺乏 ARDS 患者 RCT,但大样本实战数据支持; 3. 临床实用性强:操作简单,适合床旁监测和自动化应用。
图片
致谢:谢谢大家!
视频讲述了控制驱动压实现肺保护的相关内容,具体如下:
· 驱动压的定义及公式 00:28 :驱动压是通气过程中跨呼吸系统静态压力的增加程度,简单来说是打开肺的呼吸系统的压力变化。公式为潮气量除以呼吸系统的顺应性,在容控且无自主呼吸的患者中,公式为平台压减呼气末 PEEP。
· 驱动压的提出背景及影响因素 01:20 :在应力应变认识后逐渐提出,受潮气量、肺部状态和 PEEP 影响。通过不同顺应性患者的示例说明,顺应性差时驱动压升高,需降低潮气量来保护肺泡。
· 驱动压与其他指标的关系 04:00 :驱动压不光与应力应变有关,还与跨肺压、机械能有显著相关性,因肺的形变复杂,需关注多方面指标。
· 驱动压在肺保护中的意义 04:39 :是肺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,比较简单且易在床旁监测,其提出是因有病变的肺与预测公斤体重无关,而与肺顺应性有关。研究表明驱动压增加会使病人死亡风险增加,控制在 15 以内相对安全,保护性策略应以驱动压为目标而非单单潮气量。
· 驱动压与机械能的关联 08:50 :机械能监测困难、公式复杂,驱动压和呼吸频率联合可预测机械能,且降低驱动压相当于减少呼吸频率对机械能的影响,驱动压高的病人死亡风险高,顺应性差的病人尤其需控制驱动压。
· 驱动压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11:31 :在 ARDS 病人中虽缺乏好的 RCT,但麻醉相关研究显示驱动压指导组术后并发症更少。临床测量驱动压在无自主呼吸时用简单公式,有自主呼吸时需考虑自主呼吸产生的压力变化,有多种测量方法。日本的登记性研究表明控制驱动压可改善病人预后,临床实用性大。
· 正方观点总结 17:27 :控制驱动压理论和循证依据充分,虽缺乏 ARDS 病人的 RCT,但大样本实战经验充分,临床实用性大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上一篇:埃及总统:必须结束以色列所有军事行动
下一篇:没有了